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2022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 科技政策篇

2023-01-03 14:08 出处:人气: 评论(

编者按:经过酷热严寒,经过疫情肆虐,我们终于走过了跌宕起伏的2022年。地缘政治叠加气候灾难让世界主要国家在能源环保方面的目标更趋一致,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应用不断取得进展;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不同学科交叉汇聚共同钻研生命难题;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硝烟阻断物流,催生信息技术带来虚拟与现实万物互联……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科技发展成果如指路明灯,更加耀眼。

俄罗斯 Russia:开设30所先进工程师学院 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2022年,为确保国家技术主权,俄罗斯制定了相关政策,以吸引年轻人进入科研领域,促进科研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北极科研任务的力度。

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发了《关于宣布俄罗斯联邦科学技术10年》的第231号总统令。这是2022年俄颁布的第一份科技政策文件。该总统令确定了未来10年俄罗斯科技发展的3大基本任务:吸引年轻人才进入科研领域;促进研发人员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提高公民对本国科学成果和远景的信息可达性。其目的是加强科技在解决国家和社会重大问题中的作用,为科研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加强科普以激发民众投身科学研究,从而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为确保国家技术主权,俄政府迅速调整先进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政策。俄将依托竞争力强的大学在15个联邦主体开设30所先进工程师学院,首批2500名专家将在2024年毕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学工业、航空和火箭太空技术、核能、医疗仪器和信息技术领域的40多个工业企业将参与该项目。俄政府副总理分工负责监管重要技术和领域的发展工作。

此外,俄制订了“北极-41”科考计划,科考队于9月乘“北极”抗冰平台前往北极。此次科考的主要目标是在北冰洋高纬度水域对“大气—冰盖—海洋”以年为周期进行综合研究,详尽描述北极地区气候系统发生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并预测未来几十年的变化趋势。

英国 The UK:打造科技大国 数字创新优先

2022年,英国提出新科技发展政策,旨在将本国打造成全球科技超级大国和创新国家,也加大了对数字创新、人工智能、6G等前沿技术的支持力度。

3月,英国研究与创新署发布《2022—2027年战略:共同改变未来》文件,这是为实现英国打造全球科技超级大国和创新国家目标而制定的第一个5年战略,提出了构建卓越科研体系的世界级战略目标,以及应采取的优先行动事项。其中包括使英国成为对全球人才和团队最有吸引力的国家,培养支撑未来研发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团队,支持政府开发新的“创新加速器”(孵化平台)模式,促进私营企业的投资,加速成果转化、商业化和知识交流,大力发展英国具有全球优势的7个技术领域:先进材料与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和先进计算,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工程生物学,电子学、光子学和量子技术,能源、环境与气候技术,机器人和智能机器。

英国政府6月发布新版《数字战略》,旨在使英国成为全球开展数字创新的最佳地点,巩固英国作为全球科技超级大国的地位,明确了6大支柱:数字基础、创意和知识产权、数字技能和人才、资金、提升数字化水平、提高英国国际地位。12月,英国政府称,将投资1.1亿英镑用于研发包括6G在内的下一代技术的计划,以增强英国在电信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人工智能方面,英国国防部6月发布《国防人工智能战略》,旨在通过前沿技术枢纽,支撑新兴技术的使用和创新,从而支持创建新的国防AI中心,力争实现英国“到2030年成为科技超级大国”的雄心。

日本 Japan:加强应对气变和疫苗研究 促进塑料资源循环利用

2022年,日本政府的科技政策主要集中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进疫苗研究领域,同时,日本也制定了相关法律,促进塑料资源的循环利用。

2月,日本政府经内阁会议敲定《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修正案,主要着眼于促进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投入,助力达成政府提出的“减排”和“零排”两大目标——2030年较之2013年减少46%的碳排放以及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达成“碳中和”以全面实现脱碳社会。

日本政府承诺将投资20亿美元开展疫苗研究,以确保日本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疫情。日本政府3月成立了“生物医药先进疫苗研发战略中心”。该中心将首先投资8种病原体,包括冠状病毒、猴痘、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疫苗研究,使用一系列疫苗递送技术,如信使核糖核酸(mRNA)、病毒载体和重组蛋白技术等。其目标是:在发现具有大流行潜力的病原体后100天内,大规模开发出诊断、治疗方法和疫苗。该中心首批批准了两个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旨在开发出通用冠状病毒疫苗,以及应对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疫苗;另一个项目将创建一个快速通道系统,用于评估候选疫苗。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数字创新, 碳中和, 清洁能源,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